5月31号,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率商务代表,开启了对孟加拉国的访问,孟加拉国媒体《商业标准报》称,这次中方访孟派出了“史上最大商务代表团”,有超过300名企业界人士组成,这次访问,两国主要围绕成衣制造、纺织业、农产品加工业、电子制造业、电子信息技术业等方面的合作进行探讨。并且孟媒还透露,孟加拉国政府准备在吉大港建设建设专属中国经济特区,并且拿出两个县,为中国企业划拨新的土地,而这么做的目的,就是换取中国企业的投资。
这么看,孟加拉国确实很有魄力。首先,这个国家人多地少, 14.8 万平方公里塞了 1.7 亿人,土地资源本来就紧张。其次,吉大港是啥概念?这可是孟加拉国的第二大城市,也是第一大港,92% 的海运贸易和 98% 的集装箱运输都靠它,经济规模仅次于首都达卡。现在孟政府直接拿核心港口换投资,可见有多拼。
孟加拉国这么做,其实是被现实逼到墙角了。前几年,孟加拉国靠着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,尤其是成衣制造加工,一度经济增长趋势不错,人均GDP超过印度,成为"南亚最有希望的国家",还搞了个 "十大基建计划",包括帕德玛大桥、卢普尔核电站、达卡地铁这些大项目,随便一个都得砸几十亿美元。
但问题来了:作为纺织出口大国,孟加拉国每年得进口大量棉花、化纤等原料。这两年原料价格飞涨,加上出口品类单一,直接导致通胀飙升、贸易逆差变大、货币贬值,外汇储备也跟着变少。要解决这个困境,其实也有办法。一个行业如果受困于上游价格,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,那么技术升级提升效率就是最好的方法。但是,孟加拉国的基建与技术基础太薄弱了,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一个有资金、有技术的外资,中国就是它最合适的选择。
对中国来说,也是有好处的。首先,吉大港的地理位置太关键了 ,它挨着孟加拉湾,正好卡在印度洋航线上。中国要是在这里建经济特区,不仅能把纺织、电子制造业的产能转移过去,还能把吉大港打造成面向南亚的物流枢纽。同时,可以将其作为中缅运输线的延伸,绕开马六甲海峡。
当然,中国投资孟加拉国,有人欢喜有人愁,感到发愁的,自然就是印度了。首先,吉大港离印度东北邦只有几十公里,而印度东北一直是物流短板,全靠一条窄窄的 "鸡脖子" 西里古里走廊跟本土连接。中国要是把吉大港盘活,这对印度的地缘控制是个不小的挑战。
其次呢,这几年中国在南亚搞了不少大项目:帮巴基斯坦建瓜达尔港,在斯里兰卡开发汉班托塔港,如果我们再把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开发起来,这些港口连起来,正好形成一条绕过印度的 "印度洋物流带"。
更关键的是,这手棋能破解印度的 "东进战略"。印度一直想通过东南亚和孟加拉国扩大影响力,但中国用基建合作把这些国家绑在一起,印度的算盘自然就打不响了。
孟加拉国拿港口换投资,本质上是看中了中国的基建能力和市场规模。对中国来说,这不仅是笔赚钱的买卖,更是完善南亚地缘布局的关键一步。至于印度?那也是他们自找的,毕竟在国际舞台上,实力才是硬道理。